新闻资讯
行走的课堂,心灵的旅行 ——绍兴博雅学校初中部&国际部西溪湿地研学旅行
孟冬时节,北方早已北风徘徊,寒雪初下,然而江南却仍然贪享着秋天的余韵。有人说,打开杭城最好的方式,就是来到西溪湿地,感受这里的一草一木。在秋的余韵中,绍兴博雅学校初中部和国际部全体师生,来到了美丽的西溪湿地,开展了一场颇具意义的研学旅行。在这里,邂逅西溪湿地,让大自然做最好的老师;在这里,放下一切烦恼,张开双臂拥抱大自然的美好。
清早,同学们登上了去往西溪湿地的大巴车,行车过程中,车上俨然成为了一个移动课堂,随行老师为大家介绍研学旅行的活动安排,布置任务,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过去。
|
|
清晨的西溪,朦胧而美丽,同学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,经过短暂的集结,一同进入了西溪湿地公园。
|
|
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、农耕湿地、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,具有“副西湖”美誉。园区约70%的面积为河港、池塘、沼泽,整个园区河流纵横交汇、水道如巷、诸岛棋布,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。《钱塘县志》云:“宋建炎三年七月,高宗南渡,幸西溪,初欲建都于此,后得凤凰山,乃云:‘西溪且留下’”。
入园后,同学们来到登船点,一起坐船前往深潭口。观赏西溪湿地最好的方式就是乘船,荡一只小舟,穿行于西溪湿地密布的河网。夹岸的植被,是湿地独有的绰约风姿。一丛丛、一片片的芦苇随风摇曳,一处处、一排排的杨柳渐渐泛黄,湖面上水草鲜润柔婉,绿萍悠然漂浮。瞧,池塘中野鸭凫泛嬉戏,滩涂上水鸟悠然踱步,同学们“以船为车,以楫为马”,感受着人与自然最极致的和谐。
|
|
|
|
|
登上河渚观光塔,在西溪制高点俯瞰,水烟氤氲,冷野幽静,西溪湿地是一阕醉人的宋词,更是一幅意境优美的水墨画。
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考察时说,水是湿地的灵魂,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、最重要的美,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,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。
在河渚塔水域,展开了本次研学旅行最核心的环节——“湿地研学互动教学项目”。在科学老师和研学老师的指导下,同学们进行了“水的清晰度测试”、“水的浊度测试”、“水的PH值测量”三项实验。通过这些研学互动项目,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西溪湿地的水质,更激发了热爱科学,保护环境的意识。
实验后,同学们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单。
|
|
用过午餐,稍作调整,同学们来到了西溪湿地博物馆。西溪之胜,独在于水;西溪之重,重在生态。在此刻走进西溪之畔的中国湿地博物馆,用灵魂感受西溪文化的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你或许也会发出“愿作西溪一水鱼,趁尔容颜为余好”的由衷慨叹!
同学们在湿地动植物标本前久久驻足。
|
|
|
|
在蹴鞠台,同学们与学部教师们一起体验足球的祖先——蹴鞠运动。
|
|
|
|
|
我们与“世外桃源”的距离,其实只差了一次“研学旅行”。厉鹗诗云:“一曲溪流一曲烟”, 非亲临其境,不知西溪湿地之美。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,绍兴博雅学校的同学们已经行走在路上了,若您也心向往之,不如始于足下。
文案 | 刘佳宁
摄影 | 孔雯
编辑 | 张佳妍
审核 | 陶任楚 杜岩 莫家瑞